南京總部:
地址: 南京市鼓樓區(qū)石頭城6號
電話: 025-86563385(市場部) 025-86503386(行政部)
設計基地:
地址: 江蘇省淮安市科技路10號
電話: 0517-80813309(市場部) 0517-80813310(行政部)
四月,正逢最明媚的時節(jié),天是水洗過的藍,云如新絮,陽光正好。這樣的天氣里,美城南京公司組織了一場宜興陶都之旅,完成了一次建筑與工藝,山水與人文的時空對話。
踏入陶二廠文化街區(qū)的那一刻,時空仿佛發(fā)生了奇妙的錯位。這個由宜興紫砂工藝二廠舊址改建而成的綜合性文化商業(yè)街,已經通過創(chuàng)意設計獲得新生。由日本著名設計師隈研吾設計的UCCA陶美術館成為整個街區(qū)的視覺焦點。建筑如“盤踞水中的紅龍”與周邊環(huán)境和諧相融。大家紛紛駐足拍照,每一處都是絕佳拍照點,每一張都大片。
漫步在陶二廠街區(qū),新舊建筑的對話隨處可見。高大的車間空間被轉化為藝術展廳,斑駁的磚墻成為創(chuàng)意市集的背景,老煙囪則作為工業(yè)記憶的象征被完整保存。
穿過充滿現(xiàn)代氣息的陶二廠,我們轉入僅數(shù)百米之遙的蜀山古南街,仿佛瞬間穿越時空,回到了明清時期的江南水鄉(xiāng)。這條全長僅370余米的古街,卻是中國紫砂文化的發(fā)源地,承載著七千年的制陶歷史。這條古街向我們展示了一種不同于商業(yè)化的古鎮(zhèn)保護模式——“活態(tài)保護”。在這里,建筑大多都保持著明清時期的“前店后坊”的布局,沿街商戶默契地將陶土曬在青石板路邊,這些日常的生產場景營造出濃郁的生活氣息。原住民與引進的陶文化藝術空間,咖啡館等和諧共處,這種新舊融合的模式共同構建了這條古街的慢生活脈絡。大家一路走走停停,三五步就能遇到一處紫砂大師的故居,欣賞著各類精妙的紫砂制品,感受著這里深厚的紫砂文化。
行程的第三站,我們來到了宜興陶文化的源頭——黃龍山礦址公園。一進入公園,大家就被園中那一抹湛藍色吸引。廢棄礦坑經過整治后形成靜謐的人工湖,水面如鏡,在陽光下閃耀著細碎的金光,與身后的“黃龍之眼”遙相呼應。礦區(qū)歷史與地質價值構成了公園的文化基地。公園沒有抹去采礦的痕跡,而是將礦坑,巷道、堆場等工業(yè)遺跡轉化為展示空間,通過精心的景觀設計講述陶土開采的故事。
站在公園的高處眺望,遠處的蜀山古南街和陶二廠盡收眼底,構成了一副完整的陶文化長卷。暮色漸沉,一天的行程到此進入尾聲。雖然短暫,但是給我們每一位設計師留下了莫大的思考空間。城市更新不僅是空間的重塑,更是歷史文脈與未來生活的對話。丁蜀這座以紫砂為特色的江南名城,在設計中煥發(fā)新生。希望今日走過的這些更新樣本,能對我們日后的更新類設計任務提供更多的啟發(fā),期待我們也能創(chuàng)作出更多這樣有故事的更新作品。